图片
这是金元名医李东垣创制的方剂,由生脉饮加味。
生脉饮是用于气阴两伤导致的津伤,心悸气短,自汗等。
这个方子:
清暑益气汤,
是用于体虚者感暑气,气津两伤,表现为头晕身热,四肢困倦,胸满气促,没有胃口,自汗心烦,咽干口渴,便溏而频,小便黄而少,舌淡,齿痕舌苔腻口黏,脉虚弱。
组成:
黄芪15g,苍术、白术各15g,升麻10g,人参、泽泻、神曲、陈皮各5g,麦冬、当归、炙甘草各3g,青皮3g,黄柏3g,葛根3g,五味子3g。水煎服。
本方所治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,也常见于暑湿感冒,所以这个方子也可用于暑湿感冒的治疗。
且本方所治体虚者中暑,这个虚,可指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免疫力差者,散热效率差,热积体内,对高气温的调节力便减弱,导致中暑的发生。反过来说,中暑时,身体耗费能量应对高温,也可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这也是本方又加了黄芪和当归气血双补的原因,也是治气阴两虚的生脉饮(人参麦冬五味子)在本方出现的原因。
生脉饮中的五味子可用于收敛自汗,当然自汗了,气阴两伤了,就容易心烦,这个问题,就由生脉饮中的麦冬来解决。
而对于咽干口渴的问题,麦冬五味子都可生津,为口咽提供津液。所以生脉饮之所以在夏天大行其道, 和其配方连环相扣,解决了热气伤阴伤津关系重大。
在本方,新增的葛根,其生津与升津能力,更能为夏季口燥咽干像雨露般带来滋润与清凉。
白术,苍术,陈皮,六神曲,青皮,升麻的运用,则主要针对脾胃问题。葛根的升津同样是从脾胃出发。
夏季暑热加上湿气重,脾胃虚弱者无法正常运化水湿,导致湿邪(阴邪)困脾,而脾主肌,故虚阳外浮肌表,更易中暑。葛根的升清阳能抵抗虚阳外浮。
白术苍术则共同燥化脾胃湿气。
白术能除内湿,把湿气往下引。苍术能除外湿,把湿气挡在外。
同时,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脾虚则气血不足,身体能量供应不足,容易疲劳,怕热,引起中暑。而脾虚的原因,和脾胃积滞,气机不通等有关。
故用陈皮理气健脾,六神曲消食化积,健脾和胃。青皮从疏肝的层面肝胃共治,破气消积,理气化滞。升麻之升,能引脾胃诸药直达病位,并发散体表邪热,避免中暑。
黄柏和泽泻均走下焦,引湿热从下焦而去。且二味可和白术苍术配伍取得更优疗效。
泽泻甘补清热,利水渗湿。白术甘补苦燥温通,健脾燥湿。二者伍用,泽泻从肾泻浊,白术从脾利湿,可用于治疗饮邪(比湿邪更稠浊)上犯之头目眩晕、舌胖苔滑者。
黄柏苦寒,清热燥湿。苍术辛行苦燥温通,燥湿健脾,祛风解表。二者相配,是中医名方二妙散,这是清热燥湿的经典组合,既能治湿热下注,又能用于脾胃湿热导致口粘腻,大便沾滞不爽等。
上述诸味,共以清化透补,清暑热,化湿浊,透表邪,补气血与津液,共达清暑益气之功。
这便是李东垣《脾胃论》清暑益气汤。
其与补中益气汤差别二字,力图清暑,所以加用了夏天大行其道的生脉饮,而又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减,补中益气汤原方:黄芪、人参、白术、灸甘草、当归、陈皮、升麻、柴胡。
可见补中益气汤在本方被采用颇多,该方也见于《脾胃论》。脾胃是人体的根本。
再强调一下本方所治:平素气阴俱虚,感受暑湿,身热头痛,口渴自汗,四肢困倦,不思饮食,胸闷身重,便溏尿赤,舌淡苔腻,脉虚弱。
温馨提醒:文章所提供的方子,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,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